九折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必须承认在楚人的深处涌荡着中原文化的基因,这要追溯到楚的先人。最初,楚人祖先封于河南,后来辗转流离,筚路蓝缕到江汉流域,凭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历代楚人备尝险阻,克服种种困难,融合了当地土着的民俗,形成了独特的楚文化,楚人的底蕴仍然有着中原文明的因子。

楚人不被周天子乃至中原诸侯认同,视为异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当时伐纣大潮中没有出现楚人的身影,楚的先人鬻熊弃商奔周,后来三监之乱,商人后裔武庚作乱,周公出征戡乱,各路诸侯都积极响应,只有楚人没有参与,这里面有没有作为商朝遗民而不忍的内情呢,资料已不得而知。但这次周公的戡乱成功,楚人并没有得到封赏,连基本的封地都没有。封于楚是在周公与成王出现嫌隙,周公因此奔楚避难,后来成王迎回周公,周公因此封熊绎于楚,地五十里的蕞尔小国而已,地位低下,在周天子举行的大型庆祝会上,连宴席的位置都没有,只负责打打杂。

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世楚人对周天子对待先人表达不满,认为先人鬻熊为文王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封爵不过是低人一等的“子”爵,才有了楚武王那句“吾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同”,与周天子撕破脸,乃至自立为王,分庭抗礼。而楚国的历代国君也无一不把“意欲观中国之政”作为振兴楚国北进中原的目标。

从熊渠到楚武王到楚文王成王穆王,一路扩张,拓地千里,楚人那种强悍和野蛮迅控制了江汉流域,于是北望中原,几代人的积累在楚成王时期有了一个丰硕的成果,齐桓公后中原无主,宋襄不自量力与楚争锋惨败,楚成王成了左右中原局势的实际宗主,在这个时期楚国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其后晋文公横空出世,城濮之战一举霸天下,遏制了楚国进一步北进的势头。穆王弑父继位,埋头向东向南继续动兼并战争,穆王十二年,基本解决了楚国的后顾之忧,周边蛮族俯称臣,楚庄王即位的楚国已是气势峥嵘,在内部安定后,楚庄王吹响了问鼎中原的号角,其时晋国灵公傀儡赵盾专权,无暇旁顾,西与强秦关系恶化,内有六卿势力倾轧。邲之战,楚庄王击溃晋国,完成了楚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壮举。

楚庄王以后,楚国开始走走下坡路,不复历代楚人的野蛮好战,兼并扩张,而是出现了“兴亡继绝”的仁义之举,连孔子都赞叹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复郑与陈,释宋之围,接受王孙“在德不在鼎”的说教,拒绝京观,种种异举说明楚庄王正在接受并在楚国推动中原文化,尤其是周天子的礼乐文化。这恰恰成为了楚国兴衰的转折点。一个野蛮彪悍活力四射的民族,开始热衷于中原的礼乐文化。历史展到了战国末期,天下强国唯二,曰秦曰楚,而秦楚同源,都是被中原视为非我族类,而楚自庄王以后,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并致力于在楚国推动中原礼仪,秦人始终摈弃中原文化,秦与楚的决战,本该是一场强悍的对决,而楚国已被温良的中原文化融化,于是秦克楚,一统天下。从这个角度看,庄王开始的中原文明化究竟对楚来讲,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贤哉楚庄王。孔子的这一评语肯定了楚庄王的道德功业,把楚庄王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相并列,春秋霸主之威名永载史册。

要知道齐桓公打的旗帜便是尊王攘夷,这里的夷大半指南楚。楚人虽自谓与中原同脉,但在中原诸侯的心目中,视为异族。

楚人熊渠时便不满中原的轻视,认为楚先人鬻熊也曾为文武师,反以子爵封楚人,蕞尔小国五十里。这种种歧视激了楚人刚毅不屈,自立更生的热望,辗转南下,筚路蓝缕一直迁徙到江汉流域,与当地蛮族相融合,楚人有着中原文化的基因,又吸收了蛮族土着的野蛮与狂野的特质,在艰难困苦中求存,历代楚人备尝险阻,逐渐从一个弹丸小国一跃而至千里疆域。

蓬勃的楚人将目光北望,熊渠喊出了那句激愤之语,吾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封三子为王,表达了楚人压抑在心几多年的憋屈。后厉王暴虐,熊渠隐忍,取消三子王号。但是楚人的野心代代而传,至于楚武王旧话重提,自立为王,意欲以观中国之政。

楚人扩张兼并,一时统领江汉,成王时一战败宋襄,左右天下,楚之强势震摄中原,幸有晋文公横空出世,遏制了楚人北下的势头,从此晋楚争锋近两百年。

穆王避开晋国锋芒,向楚后方进一步扩张,十二年间楚国又一次威胁中原。

楚庄王隐忍图强,有鸟不鸣,一鸣惊人,饮马黄河,观兵周洛,问鼎中原,灭陈复陈,伐郑复郑,围宋释宋,中原争相依附,晋国内讧无暇楚顾,遂使庄王一战成名,天下霸主唯楚庄王。

春秋霸主齐桓晋文都是尊王制楚而称霸,秦穆经营西垂,遂霸西戎,宋襄欲效防齐桓而惹天下笑,只有楚庄王威震中原,以霸天下的实力做出了王天下的事儿,连孔子也赞叹贤哉,比较齐桓公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一种论调认为,楚乃至后来崛起的吴都是蛮夷,与夏的文化不同,然后论证夏文化是怎么影响甚至同化了蛮夷,这个说法究竟合不合适,有道理,也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

先,关于楚的理解。楚,事实上有两类说法,一是周封的楚,一是僻处南疆的蛮族,或者简单说就是楚国以及楚蛮,这里的楚蛮也即古人所谓的荆蛮。楚人自不断南迁到江汉,筚路蓝缕,楚人是殷商朝的遗民,先人鬻熊是弃商奔周的,不算是跟着周打天下的一个族群。但是周代商以后,也保留了商的一部分文化,并加以改良,形成周独特的礼乐文化。可以说南迁的楚人融合了商周的文化特点,到江汉以后,进一步的融入当地荆蛮土着,因此也携带者南蛮的蛮夷文化。这样看,楚人是商周南蛮文化的一个综合体。

要明确的是,南迁过去的楚人与当地的荆蛮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族群,只是后来的楚融合了荆蛮文化。换种说法,是后来的楚人逐渐统领了荆蛮,又因为南疆的特殊地理与气候,以及当地土着的习俗,本身具有夏文化的楚渐渐的被蛮夷文化所笼罩。一直到楚庄王,可以说是楚人从夏文化到蛮夷文化再到夏文化的一个迁移过程。

楚人南迁变为蛮夷,楚人北进又为夏,不能纯粹的认为楚就是蛮夷文化,这个说法割裂了楚与夏源头上的一脉传承。当然,楚人自称为“蛮夷”,后来齐桓公所谓尊王攘夷,这个夷也说的是楚。但是楚人的自谓蛮夷是有其愤慨的原因的,无非是楚大爵小,不满周的看不起,但是楚人的精神深处是有着夏文化的因子在,他们时时不忘“意欲以观中国之政”,来找回楚人在华夏那里的尊严。用楚人的话讲,我们是“抚蛮夷而属诸夏”,意思就是我们不过是地域在南蛮,我们的目的是领导蛮夷归属诸夏。

在儒家系统中,对夏的理解,是从文化层面的,所谓用夷狄礼则夷狄之,用中国礼则中国之。能行王道,行礼乐治国,便是诸夏,为什么后来楚庄王在史家那里的地位那么高,就是因为楚庄王北进中原的过程,完全是走王道的路子,走礼乐的路子,一改楚人一贯的扩张兼并,反而奉行存亡继绝的文化,这是楚庄王得到孔子赞叹“贤哉”的重要原因。

楚人来自中原,接受了南疆的蛮夷文化,但是不能认为楚就是蛮夷,齐桓公伐楚,一个理由是为什么楚没有向周进贡,这个就确认了楚的诸夏地位,但是因为楚人融合了蛮夷文化,与中原有很大不同,奉行军国扩张,这有悖于中原文化系统,因此干脆将蛮夷色彩浓烈的楚直接呼为蛮夷。这还是从文化角度,楚人从中原过去,接受并浸染了蛮夷文化,你就是蛮夷,后来楚人北进中原实行王道,你就是诸夏。

所以说,判断一个族群是蛮夷还是诸夏,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文化上是不是行王道,能行王道,夷狄为诸夏,不行王道诸夏也为夷狄。譬如有说“晋变而夷狄,楚变而为君子”,楚南迁前为诸夏,南迁后为蛮夷,北进又变为君子,这都是文化的不同。也有种说法,楚的高层是夏文化的传承者,楚的臣民是蛮夷土着,综合看,楚文化是诸夏文化与蛮夷文化的融合,楚人有着强烈的诸夏认同,这似乎从楚庄王北进中原的一系列异常变化能看得出。

喜欢那女子请大家收藏那女子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重生后,我带父母来七零

重生后,我带父母来七零

易笑
车祸的姜小柔,意外穿越到架空的七十年代,开局就结婚生子,还是一胞多胎,军人大叔对她呵护有加,婆婆宠她,公公护她,大伯哥,大姑姐对她言出计从……你以为只有这些了吗?她竟把她爸,她妈,她哥全都带到了七零年代。...
其它 连载 226万字
从海贼开始的人斩

从海贼开始的人斩

黑夜是黎明的开始
别误会,我外号是人斩,不代表只杀人...
其它 连载 9万字
将门崛起之凰女倾天下

将门崛起之凰女倾天下

思燳
原来,人世间还有这般痛彻心扉的梦?她是护国大将军的独女,自小受尽千般宠爱;却独独,在十六岁那年遇上了一生的劫。前世以身挡剑,我只要你君楚战好好活下去;可你逆转时空,回头找我是几个意思?!找就找了呗,偏偏还想不起来从前的事,做了个大猪蹄子。呵,男人!等着,闺女绝对不会叫你爹爹的,绝对不会……嗯,真香~... 《将门崛起之凰女倾天下》
其它 连载 125万字
囚金笼

囚金笼

风间人
简介:关于囚金笼:身份卑微小妾??心狠手辣世子爷#强取豪夺#追妻火葬场#男非女c#虐文#带球跑父母早逝,姜瑜自小寄人篱下,长大以后,姿容愈盛。不成器的堂兄惹下祸事,她便被狠心的伯父伯娘以十两银子卖进了潞国公府,给病重的老国公冲喜,她只想好好活着,却一朝失身,彻底沦陷于他人手心……裴钧煜冷心冷情,虽地位显赫,位高权重,却向来无心于男女情爱之事。在父亲灵堂前看见一娇艳女子,哭得梨花带雨,某一日,又被
其它 连载 57万字
明知寒冷

明知寒冷

世尹
很久不曾出现的人突然出现,以致使那些个熟悉的面孔一个个闪过葛寒的脑中。她曾以为自己会忘记,因为在一段时间里她现自己的记忆很短暂,以至于重要的不重要的人,都是模糊的。但再次见到江克明时,她还是立刻叫出了他的名字,和那个从未忘记的人。一次高中聚会,她错把他当成那个人主动吻了下去。他扯开她的手臂,“葛寒,我不是温殊阳,... 《明知寒冷》
其它 连载 29万字
古龙玦

古龙玦

墨犹凉
她出生时,人人皆以为她是龙家唯一无能之人,甚至怀疑她并非龙家血脉,却在一年后,见证了古龙玦问世,他们无论如何不曾想到,不久的将来,还有亘古的传说等着他们亲眼目睹……...
其它 连载 6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