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国民党的心目中,今日他们最大的敌人是共产党。然而他们很少反省,今日共产党势力之所以如此膨大,到底是谁培植出来的。我们可以一一分析。先说青年。青年本来纯洁,对于政治初无成见。只要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一切上轨道,国家有前途,他们自然拥戴政府。但是政府种种表现,无不使人失望。……再说中年人。现政权的支持层原是城市市民、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现在这一批人,一股脑儿都对南京政权没有好感。国民党的霸道作风使自由思想分子深恶痛绝;抗战以来对公教人员的刻薄待遇,使公教人员对现政权赤忱全失;政府官员的贪污作弊,种种刁难,使工商界人物怒气冲天;因财政金融失策以及内战不停而造成的物价暴涨,使城市市民怨声载道。[1]

乔治·马歇尔将军,在美国调停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的努力失败后写下了告别声明,里面提到,只有自由派通过一定途径在政府中掌权,中国的情况才能被挽救。不管其出发点是多么的善意,该建议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主义者团体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他们首先是知识分子,其次才是政治家。内战期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想在政治环境中存活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源,他们却没有。但是在国统区,自由主义是在知识分子[2]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潮流,它所引起的对国民党政府的批评几乎与共产党对政府的抨击一样,掀起了轩然大波。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西方传教士教育,大部分教师和教授在欧美接受了先进的训练,所有这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实质上就是西方概念中的政治自由主义。[3]不管出于什么原因,20世纪40年代末,如果说在政治领袖中仍未推而广之,知识分子中间已非常稳固地形成了一种现代自由主义风气。就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学生反战运动能够按前文曾提及的形式发展起来。学生走上街头,自发制造声势,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而将细节上进行学术论证的任务留给了他们的师长一辈。师长们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和评论,它们显然是学生行动主义的中年版本。

在20世纪40年代末,知识分子将他们的观点发表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这些报纸和杂志拥有各自的读者,也同样吸引了国民党当权者和秘密警察的注意。但是尽管受到骚扰,内战期间最为广泛阅读的自由刊物却得以完好生存下来。它们是《大公报》——这是一份日报,在上海、天津和香港都有各自的版本刊行,[4]以及《观察》——一份上海发行的周刊。很多人认为《大公报》能够免于受到政治迫害,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全国报纸中处于领军地位,还因为它与国民党“政学系”关系密切。[5]

另一方面,《观察》成功的秘诀,自始至终是个谜。虽然不时受到右派和左派的攻击,《观察》总体来说成功地维持了它作为“不迎合任何政党,持有自由政治意见”的独立杂志的可信度。它也被认为是20世纪40年代末同类刊物中最受欢迎的。因为这些原因,还由于它是一份表达政治意见的杂志,它的大多数文章是大学教授撰写的,所以这里将《观察》作为研究内战期间国民党地区知识分子政治主张的主要信息来源。[6]

《观察》的创办人和主编是储安平,曾经在英国留学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杂志在1946年9月1日创刊,从此以后每周发行,直到1948年12月24日被中央政府查封,罪名是帮助共产党。在存在于世的两年零四个月间,杂志的受众稳定增长。到1948年末,它的发行量据称有6万,而它的实际读者数保守估计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观察》在全国发行,四个城市(北平、天津、南京和上海)占到它的总订阅量的20%。据一名前北平居民说,杂志如此受欢迎,甚至在家附近小巷停车的一小群黄包车车夫经常在等顾客的时候也阅读该杂志。然而,有文化的黄包车车夫很大程度上是北平独有的现象。根据《观察》自己的数据,它的读者全可以分为三类:知识界,学生和老师;政府人员,包括中下级的公务员和军官;工商业和金融界。[7]

谈到这份杂志的成功,储教授骄傲地讲述:1948年夏,参加清华、南开、北大入学考试的学生在回答一道时政题——写出对他们经常阅读的一份报纸或杂志的评论时,大多数人都以《观察》作为回答。[8]到1948年,《观察》的军事报道——据说是国防部内部透露的消息,作为公众唯一能够得到的、准确报道正在进行中战事的消息来源而扬名。当它在1948年底遭禁时,少数评论者为杂志写了挽词,其中一位写道:超过10万的《观察》的忠实读者现在更加确信国民党没有未来。他总结道:“‘储安平教授时代’已不得继续存在,可以说这份杂志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一刻仿佛是现存秩序的最后五分钟,再多的言论已显得毫无必要。”[9]

然而在1946年9月,言谈似乎太有必要了。《观察》第一期包含了一则宗旨宣言。注意到公众的士气越来越沮丧,编辑回忆了在不久的几年前,国家是如何凝聚在一起对抗外国侵略者的。但是今天,他写道,比起关心整个国家的福祉,人们似乎更关注他们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办刊物的宗旨,是振奋民众,“以救国家于危难之中”。[10]

这一时期,所有自由主义文章和学生示威的内核,是相信如果把异议表达地足够令人注目,政府多少会被迫对公众关于和平、经济重建和政治改革的要求做出回应。这个信念一直持续到1948年中期。到了那个时候,政府的不回应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事实上过不多久它甚至是没有能力回应了。然而在那以前,学生试图通过游行、请愿和各种宣传活动积极动员民意;与此同时,老一辈知识分子着重于“公众反应和严肃讨论”。为此,《观察》致力于呈现政治观点,呈现对政府、国民党和反对党的负面评价,也呈现正面的改进意见。这些观点和论述基于对政治和社会的自由主义观点:该观点认为,通过自由、进步和理性促进民主的实现最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一观点包含的理想和期望表露无遗。它们代表了那个时代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共同特性。储安平写道:

关于民主:

我们不能同意任何代表少数人利益的集团独断国是,漠视民意。我们不能同意政府的一切设施措置都只是为了一部分少数人的权力和利益。国家政策必须容许人民讨论,政府进退必须由人民决定,而一切施政必须对人民负责。民主的政府必须以人民的最大福利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自由,增进人民的幸福。

关于自由:

我们要求自由,要求各种基本的人权。自由不是放纵,自由仍须守法。但是法律须先保障人民的自由,并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关于进步:

我们要求民主政治,要求工业化,但要民主政治成功,工业化成功,先须大家有科学精神,现代头脑。我们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各方面的全盘现代化……唯有现代化了,才能求得更大更迅速的进步,才能与并世各国并驾齐驱,共同生存。

关于理性:

没有理性,社会不能安定,文化不能进步。现在中国到处都是凭藉冲动及强力来解决纠纷,甚至正在受着教育的青年也是动辄用武……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完全失败。我们要求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全力注意这点。只有发挥理性,社会始有是非,始有和平,始有公道。[11]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离婚后,傲骨前妻终日懊悔

离婚后,傲骨前妻终日懊悔

程爷1
三载共枕,她登顶仙企之巅,交游各界精英,却始料未及地厌倦了楚辞的悠然无争。她全家皆视楚辞为倚仗女子之力的凡夫俗子,决绝分手,殊不知,她现今能坐拥亿万仙晶的尊位,非因她的勤勉,亦非天赋异禀,实乃其前任顾瑾那俯瞰尘世的神秘身份所致……。
都市 连载 136万字
从九十年代开始

从九十年代开始

夜狼秋
穿越到九十年代,不玩股票,不玩金融,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以食开始,不显山不露水的打下一片江山,为中华的食之安全筑起了一道长城
都市 连载 13万字
从19世纪重建罗马帝国

从19世纪重建罗马帝国

南铃伶
145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巴西琉斯君士坦丁十一世趁着异象将一个孩童送出君士坦丁堡,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孩童的后代在19世纪重建了罗马帝国,成就一段不朽的传奇。
都市 连载 0万字
寒夜

寒夜

巴金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
都市 完结 19万字
重回2006:先当个学霸再说

重回2006:先当个学霸再说

东边一木头
“系统呢?”李成文看着墙上只剩75天的高考标语,内心不断呼喊,“不是吧,系统不是重生标配吗?” 随后他发现往夕的一幕幕都在脑海里浮现,清晰异常,如同幻灯片放映。 那这……他立刻开始回忆当年的高考题。 哈哈,既然没有系统,那就先当个学霸再说。
都市 连载 33万字
茶滘往事

茶滘往事

李慕江
【第三届大湾区杯(深圳)网络文学大赛银奖】茶滘(jiao)往事,是属于广东小北村的故事。上世纪8o年代初,一场规模巨大的“迁徙”在粤北山区浩荡进行。他们命如野草,一贫如洗,穷途末路,一切推倒重来。这场关于人性与生存、爱情与亲情、商业与陷阱、扎根与抗争的迁徙,在恢弘的岁月里,勾勒出了一个芳村茶叶城。一杯清茶,蕴含着各... 《茶滘往事》
都市 连载 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