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飞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慕容宝死后,南燕的长史带头起叛乱,开城投降了北魏,无奈的慕容德只得率军从河南撤离。他听说有个和尚善于卦算,于是找他为自己占卜该去哪里,最终决定向南前往山东。等到慕容德在山东站稳脚跟,重建南燕朝廷后,又有一批乱民占山为王,自称皇帝。慕容德派遣将领前去讨伐,成功将带头的盗匪擒获,当询问那位盗匪其他人逃往何处时,他幽默地说道:“我的太上皇(指父亲)流落在外,征东、征西将军(指兄弟)已被乱兵所害。”他的妻子听不下去说道:“都到了快死的地步还在乱说话,你就是被这张嘴害死的!”

后燕的慕容盛为了吸取父亲慕容宝因懦弱亡国的教训,对群臣严加管教,采用严刑峻法,结果引起了属下的反叛,最终被杀。慕容盛死后,整个慕容家在又经历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储位之争后,由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登上王位。

慕容熙上位后就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宫殿,广征劳役,导致很多士兵、百姓都被活活累死。除此之外,他还十分宠爱自己的苻皇后,常常大张旗鼓地带她四处游玩,曾经一起向北登上辽宁的白鹿山,向东到达吉林的青岭,向南抵达地处河北的沧海才尽兴而归。

后秦的太后去世,主上姚兴哀痛不能自已,悲伤得甚至无法处理政事。姚兴勤于政事,喜欢听取谏言又知人善任,同时还骁勇善战,多次亲征吞并周边势力,后秦在他的英明治理下蒸蒸日上。

很快,姚兴成功大败乞伏乾归,乞伏乾归不得已投降了南凉——西秦暂时灭亡。此时的南凉君主是秃利鹿孤,手下劝谏他说:“乞伏乾归本是我们的臣属,后来犯上作乱自己称帝,现在因形势所迫前来归附,并非出于真心,早晚会成为祸患。不如将他囚禁于腹地,这样即使将来他想要反叛也无法成功逃出控制。”秃利鹿孤反对道:“他因穷途末路前来投奔,如果我们不以诚心相待,将来如何吸引更多人前来归附。”之后乞伏乾归果然又叛变投降了后秦,南凉的臣子都劝秃利鹿孤杀掉乞伏乾归的儿子乞伏炽盘,但秃利鹿孤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大度还是选择放过了他。

然而秃利鹿孤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一念之仁会导致国家的悲剧。因为在不远的将来,正是乞伏炽盘重振了西秦,灭掉了南凉。

西秦灭亡后,秦军又快马加鞭地进攻后凉。而后凉则刚刚经历内乱,国君吕篡被杀,整个国内已是一盘散沙,自然不是秦军对手。最终吕氏宗族不得已投降了后秦,后凉宣告灭亡。

北魏屡次出现天象异变,大臣们多方查阅古籍,显示王位将会生变动。拓跋珪十分担心,于是下诏对众人洗脑,向他们灌输拓跋氏承继大统是天意,不可更改的理念。拓跋珪还派人邀请仙士炼制长生药,再让有罪之人替自己试药,很多人因此丢掉了性命。

之后拓跋珪为了与后秦交好,十分有诚意地派遣使者前去联姻,结果姚兴因为拓跋珪已经册立过皇后断然拒绝了此事,与北魏结下梁子。恼怒的拓跋珪不断扩充军队,积聚粮谷,准备与后秦对阵。

而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少数民族登上历史舞台——柔然,成为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另一部族。柔然想要讨好后秦,于是派兵进攻北魏,结果被打得大败,不得不逃往漠北。之后柔然成功抢夺了高车族的领地,又接连打败了附近的斛律部与匈奴遗种,疆域西临新疆,东抵朝鲜,南达大漠,占据了相当于今天整个外蒙古的地方。

战胜柔然后,拓跋珪亲自率军进攻后秦,他趁姚兴还未到来的时机,出奇兵先行占据了重要隘口,然后渡河成功建立包围圈,将后秦的军队切割成两段后各个击破,最终大败姚兴,擒获两万多人。姚兴眼见兵败却无能为力,只剩放声痛哭,响彻山谷,最终不情不愿地派人求和,然而拓跋珪却不肯答应,多亏后方柔然再度进攻,才使迫使他率军回防。

蛰伏了一段时间的孙恩再度卷土重来,率兵进攻东晋的沿海城市,刘牢之得到消息后马上带军还击,刘裕更是接连打败叛军,孙恩无奈之下只好再次带领军队逃往海上。但是由于百姓支持孙恩,不断投靠到他的麾下,致使官军越来越少,叛军越来越多,此消彼长之下,双方兵力越来越悬殊。于是刘裕只好另想对策,他命令士兵将旗帜全部收起,精锐尽数掩藏,只派遣老弱残兵出城作战。叛军以为刘裕手中已没有兵马,争相入城进攻,正好碰上刘裕埋伏好的精锐,被打得大败。然而晋军兵力有限,很快就遭到了叛军反击,刘裕身边的将领再次全部死光,只剩下他一人。而他也再次展现出了“以一敌千”的本领,特意命令身边之人全都脱掉战甲以示从容,然后自己大声呼喊着杀向叛军,凭借不怕死的气势吓退了他们。不久双方再次对阵,刘裕只用了不到一千兵马就大败孙恩,致使叛军有的掉下悬崖,有的跌入水中,孙恩自己也被弄得十分狼狈,不得已再次撤退。

几次败给刘裕之后,孙恩的兵力严重不足,他不想落到被官军活捉的下场,于是选择了跳海自尽,追随他一起死的信徒过百人,被其他党羽尊称为“水仙”。孙恩死后,剩余的几千部众又推举了他的妹夫卢循担任新任领。卢循为了给孙恩报仇,数次出兵进攻,但都被刘裕打败,不得不渡海向南逃走。之后他趁夜攻陷了广州城,以那里作为新的根据地。

孙恩虽被平定,但朝廷的另一大隐患——桓玄却仍旧无法无天。于是司马元显暗中派人联合刘牢之商议,想要与他共同袭击桓玄。刘牢之听完司马元显的计划后,认为很难成功,不禁面露难色。使者返回后对司马元显说:“我看刘牢之的神色并不坚定,恐怕会背叛您,不如将他召入朝中杀掉,免得将来破坏您的大事。”司马元显因为还需仰仗刘牢之的兵力来对抗桓玄,所以没有听从,而将精力用于训练水军,修筑战舰,为讨伐桓玄做准备。

刘牢之本来就不与司马元显亲近,再加上自己功名日盛,担心桓玄被消灭后下一个就是自己,于是始终不肯出兵帮助朝廷,即使刘裕多次请求他也不愿答应。

不久后,桓玄也派人前去游说刘牢之:“自古以来,功高盖主之重臣很少能够善终,越国的文种,秦国的白起,汉朝的韩信,都曾为君王打下江山基业,然而功成之后也全都身异处。如果你为朝廷消灭了我,就会成为下一个眼中钉,如果战败了也会遭到严惩。”

刘牢之深知他、桓玄与司马元显已呈“三足鼎立”之趋势,两方联手就能顺利平定第三方,然而一旦他消灭了桓玄,就无力再对付司马元显,于是主动向桓玄请降,即使刘裕极力阻止他也不肯听从。之后,再无后顾之忧的桓玄势如破竹地攻入京城,守军看到后全部四散逃亡。在桓玄的逼迫下,晋安帝不得不下诏将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全部斩杀,尸体悬挂于街市中。

司马元显死后,桓玄得以总览大权,特意将刘牢之封为文官,实则剥夺了他的兵权。有人劝刘牢之进攻桓玄,刘牢之也在私下询问刘裕的意见:“我想带领部队返回北方,等待时机匡扶社稷,你愿意同去吗?”刘裕无奈说道:“将军您之前本来拥有数万强劲的士卒却望风而降,如今桓玄已然得志,威名震动天下,哪里会给您机会前往北方?我刘裕如今只想脱下战甲,返回京口(江苏镇江)。”另一位手下也说:“世上最无法原谅的行为就是背叛,您先背叛了王恭,又背叛了司马元显,现在如果再背叛桓玄,就达到三次了。如此行为,天下人会作何感想?”

于是刘牢之的部署纷纷离散,没有人再愿意支持他。最终,刘牢之在绝望无奈又不断担心被桓玄所害的恐惧之下,选择了自杀。他死后,桓玄命人撬开了棺木,将他的尸体暴露于外。

此后,桓玄接连杀害众多隶属于刘牢之的北府旧将,刘裕眼见形势危急,赶忙前去向他投诚。桓玄素闻刘裕大名,喜爱他的骁勇同时又忌惮他的战力,常对身边人说:“刘裕的风骨与常人不一,将来定是人杰。”于是不敢对他下杀手,每次宴会都要殷勤招待他,赠予丰厚的赏赐,还在职务上对他委以重任,而这也将成为他最后悔的选择。

东晋在遭遇孙恩和桓玄的接连叛乱后生饥荒,人口折损了一半,有些城镇的百姓甚至全部死光。富贵人家虽然仍能穿金戴银,但钱财却早已换不来粮食,只能关门闭户,全家人穿戴精致然后一齐饿死。

桓玄的心腹私下问刘裕说:“桓王功德隆重,朝廷如今孱弱,所有人都说皇上应该禅让给他,您认为如何?”刘裕坚定地说道:“桓王的父亲桓温本就是拯救国家的英杰,再加上桓王自己的功业,早就应该行禅让之事。”桓玄得知后十分开心。然而其实刘裕已经有了除掉他的念头,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南燕有位见识卓越的谋臣向慕容德献策道:“现在晋国朝廷衰弱,将领桓玄作乱,上下离心离德,如果我们派遣大军前去讨伐,他们必然瓦解。如果我们能趁机取得江东,就不用再担心北边的魏国与西边的秦国了。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等到晋国的其他豪杰消灭桓玄统一内部,我们不只得不到建康,反而可能被他们所灭。”当时南燕拥有步兵三十七万,骑兵五万,完全有能力向南进攻,然而公卿大臣们却认为桓玄势头正盛,极力阻止,最终搁浅了这个计划。

4o3年11月庚辰日(21日),晋安帝司马德宗正式禅位于桓玄。12月壬辰日(3日),桓玄正式登上帝位,由于桓氏的领地在荆州之楚地,所以建国名为“楚国”。

桓玄自从登上皇位后,心里常常感到不安。他进入皇宫那天,刚坐上皇帝的宝座就塌陷了,弄得群臣脸色都变了。不久之后的一个夜晚又出现了洪水,波涛卷入石头城,冲走了很多百姓,弄得人心惶惶。桓玄得知后,害怕地说:“这是有人想要作乱的征兆!”桓玄本性严苛,喜欢卖弄聪明,当政之后更是昏庸荒淫,喜欢大兴土木,四处游猎,使得朝纲变得十分混乱,想要叛乱的人越来越多。

桓玄的皇后很有智慧,又懂得看人,她对桓玄说:“刘裕走路的时候如龙行虎步,眼光傲视一切,这样的人终究不会屈居人下,你应早日铲除。”桓玄不同意道:“我现在正想仰仗他的力量平定中原,杀了他就没有可用的将领了。”

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找到刘裕,劝他共同起兵讨伐桓玄,于是二人暗中乘船返回京口开始谋划。之后何无忌又前去劝说另个一北府军的将领刘毅,对方满口答应:“刘裕是我见过的非贵族门阀出身中最为英雄的人,定能办成大事!”

当初,有人向桓玄推荐了文臣孟昶(g),结果因为有个和他关系不好之人屡次进献谗言,导致他最终未被重用。心灰意冷的孟昶返回京口后,刘裕特意上门拜访,对他说:“之前的天下是高门大户的天下,只有贵族门阀出来的子弟才能被重用,但如今我们可以一同创造一个新的、属于草莽的天下,谁说平民百姓中就出不了英雄?”

于是刘裕、何无忌、刘毅、孟昶等人暗中谋划准备起兵,就连桓玄的僚属——诸葛长民也背叛他加入了进来。诸葛长民有文武才干,但品行不端,由于贪污被罢免官职后怀恨在心,就投靠了刘裕。

之后诸葛长民作为内应杀死了长官,夺取历阳(安徽)接应刘裕,刘毅和孟昶也动政变杀死了桓玄的亲信,占据广陵(江苏)牵制防守。

4o4年2月乙卯日(27日),时年41岁的刘裕借口外出打猎,与何无忌集结了一百多个手下,突然斩杀了桓玄在京口的亲信,然后召集文武僚佐对他们说道:“我等奉密诏诛灭桓氏叛党,各位都是晋国臣子,应该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于是众人全部散去,没有加以反抗,刘裕成功夺取了京口的兵权。

刘裕问何无忌说:“我现在急需一个懂得处理政务的文官辅佐,去哪里寻找?”何无忌说:“没有人比刘穆之更合适。”刘裕大喜,立刻派人前去传召。刘穆之正在家中酣睡,听到喧闹声就走上了街,正巧碰上使者。结果对方还没开口,刘穆之就将自己的布衣撕碎改换为作战用的戎服,展现出了料事如神的实力。于是刘裕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张宾”和“王猛”,虽然才华比起他们还是差些。

桓玄听说刘裕起兵后忧心如焚,经常对左右说:“刘裕一代雄才,加上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与豪爽的刘毅,这几人凑到一起实在让人无法轻视。”有人劝他迅带兵前去平叛,桓玄却认为刘裕的兵马一向骁勇,自己万一战败对方就会士气大振,到那时更难对付,不如按兵不动等对方来攻,待他们疲敝了再出击。

不久后,刘裕的军队从京口出,与桓玄的精锐在江上相遇。敌军领兵的是桓玄最骁勇的干将,然而刘裕当其中,手握大刀大喊着第一个冲杀上去,对方被他的气势所慑,很快就被斩。其余将领继续死战,将刘裕团团包围了好几重。刘裕只得背靠大树独自作战,再次以少敌多,桓玄的部将见他陷入危机,不禁挑衅道:“你想要什么样的死法?”结果刘裕怒目圆睁,挥刀不停砍杀,敌军见怎么打也打不败他,都开始恐惧起来,人人畏缩不前,竟让刘裕一直支撑到了援军到来。刘裕趁势率军反击,大获全胜——刘裕作战以“刚猛”著称,无论是最早侦查时一人大战敌军主力,还是讨伐孙恩,再到这次出征桓玄,敌人基本都是被他不怕死的样子吓跑的。

获胜的刘裕继续进军,他知道自己兵力不多,便派遣一些老弱登上附近的高山,在上面广布旗帜作为疑兵。而敌方守军本就是北府兵出身,知道刘裕的可怕,看到漫山遍野都是他的旗帜后,以为有千军万马,所以根本没有斗志。之后刘裕和刘毅兵分两路,各自率军突袭,刘裕更是身先士卒,在他的感染下,手下将士也都拼死作战,无不以一当百,很快就突破了包围圈,直奔都城建康,呼喊之声震动天地,就连城内都能听得到。

桓玄因刘裕百战百胜而惶恐不安,召集了一众方士为自己卜算吉凶——当一个人对理性和现实都没有办法时,往往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玄学。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桓玄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他暗中命令亲信备好船只,带上一众家小悄悄逃离,途中遇到了自己的部下,对方拽着桓玄不让他走:“咱们现在还有八百名弓弩手,都是曾受桓氏旧恩的人,尚可做最后一搏,不战而逃只会让您死无葬身之地。”桓玄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向天空,示意天要亡他,然后还是逃了。

刘裕成功进入建康,将桓温的神像灵位尽数焚毁,并屠灭了还在城中的桓氏宗族,然后派兵前去追杀桓玄。由于不擅长处理政事,刘裕便将各种事务全都交给了刘穆之,刘穆之也尽心尽力,将一切治理得井井有条。东晋的政治一向松散,朝廷毫无纲纪可言,世家权贵更是常常欺凌百姓,刘穆之针对此情况一一加以修整。刘裕十分欣赏他的才干,逐渐把他当作最为亲近的心腹,事事都要向他请教,然后以身作则,带头遵从法令。百官看到二人的面貌,也都不敢托大,开始努力地各司其职。于是刘裕和刘穆之这对组合上任不到十天,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风俗面貌。

而桓玄反倒在逃亡的路上开始了文学生涯,撰写了《起居注》,在里面详细描述了讨伐刘裕的事情,认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谋略施行都没有问题,失败的原因在于各方军队违背了他的指挥调度。他一直沉浸于自己的创作,根本没空与下属商量军务,就这样一路逃回了桓氏的老巢江陵(湖北)。之后桓玄在自己的腹地荆州大肆征兵,不到一个月就拥有了两万新兵,然而手下那些将领因为他不战而逃,更加不服从号令。

刘裕自然不会给桓玄东山再起的机会,立刻派遣刘毅和何无忌带兵前去讨伐。刘毅的军队还不到一万人,连桓玄的一半都赶不上,兵力悬殊之下将士们都十分害怕。然而桓玄的内心却更为胆怯,作战时常偷偷将小船停在旁边,以做好随时逃亡的准备,所以他的军队也都没有什么斗志。刘毅趁机放火烧毁了桓玄的粮草和军械,然后全军出击大败了他。

桓玄部众尽皆溃散,只得自己驾着小船逃走,结果在途中又碰上了前晋朝的臣子。交战之下,对方乱箭齐,桓玄宠幸的两个妃子冒死用身体为他抵挡,双双殒命。而逃过一劫的桓玄最终也逃难被擒获的命运,然后送往建康斩,建国不到半年的“桓楚”宣告灭亡。

临死前,桓玄对着行刑之人怒吼道:“凭你也敢谋害天子!”——算是为桓氏一族始终求而不得的帝王梦画上了句号。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铁血北宋

铁血北宋

孰云其罪
北宋风云起,乱世现英雄。 铁血铸传奇,智谋定苍穹。 纵横朝堂间,驰骋沙场中。 翻云覆雨手,青史留英名。
历史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