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h2>

章珠</h2>

章珠,小名珠子、珠儿。一九三零年九月生于沙洲兴隆。在章家的四个姐妹之中,章珠排行第三,所以母亲又叫她&ldquo;小三子&rdquo;。在她六岁那一年,父亲在遍尝各类仙丹妙药之后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和大笔的债务。为了确保章家的这根独苗能够在兵燹和饥荒中存活,母亲只能从四个女儿身上打主意。

大女儿被卖到了苏北的东台;二女儿由一艘下水船带到了常州的夏溪,给人当童养媳;而章珠则被&ldquo;过继&rdquo;给了长江对岸南徐巷的一户人家。那一年她十三岁。

南徐巷的这户人家姓彭,养父长年在无锡与河南许昌之间往返,贩卖烟草。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家中只有养母一人。养母刚过五十岁,眼睛几乎全瞎了。章珠除了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之外,还要时常陪她去庙上烧香拜佛。如果你认为,一个白白胖胖、成日在家吃斋念经的女人脾气也一定很温和,那就错了。这个瞎子念及自己的双目失明、丈夫的薄情寡义,以及世上的种种不顺,满腹的怨毒无从发泄,就会变着法子来折磨这个羸弱的&ldquo;江北佬&rdquo;。养母在心情比较好而又寂寞难耐的时候,也会教她认几个字。有时在庙里的禅堂吃茶,在外人面前,她总是亲昵地称章珠为&ldquo;我的小拐杖&rdquo;。

章珠在彭家待了不到半年,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逃亡。当她顶着六月的大太阳,凭着自己离家时的模糊记忆,终于抵达江北老家时,母亲正在村头的秧田里拔草。她见到章珠,先是惊愕,继之以笑,然后是哭,最后则是一整宿辗转反侧的愠怒与哀叹。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将半碗大麦粥端在她面前的桌子上,一字一顿地问她道:&ldquo;告诉我,你姓什么?&rdquo;章珠一愣,忙说:&ldquo;我姓章,叫章珠啊。&rdquo;母亲立刻神色严厉地纠正她:

&ldquo;不对,你不姓章。现在你姓彭,你叫彭小三。你生是彭家的人,死是彭家的鬼,与我们这个死人的人家,再无半点瓜葛。记住,若让我再看见你回家,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你不要怪我心狠。这扬子江,一年到头水流不绝;那南徐巷,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口井。你若是熬不下去了,可以投江,也可以跳井,这家你不能回。喝完了这半碗大麦粥,你就走你的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和你永生永世不再相见。&rdquo;

章珠见母亲这么说,就知道这家待不住了。她没有喝那半碗大麦粥,回到房中,和躲在门后偷听的妹妹相拥而泣。然后,她在熟睡弟弟的脸上亲了一口,狠狠地吸了口气,咬了咬牙,出了家门。

从他们家到长江的渡口,整整十二华里。她只顾着哭,没看见母亲在身后一路跟着她。在等候过江船的时候,母亲将手里的一只鼓鼓囊囊的袜子递到她手中。那是母亲从邻居家借来米,隔夜为她煮好的白米饭。那团装在袜子里的白米饭,在六月的酷暑中早已变了味。瞅着眼巴巴望着自己的瘦弱母亲,章珠默默流着泪,将它吃得一粒不剩。母亲安静地坐在女儿身边,用手撩起她的头发,问她头上的包是怎么回事。章珠说,那是在墙上撞的。母亲又问她眉角上的疤痕是怎么落下的,章珠说那是&ldquo;江南的妈妈&rdquo;用熏炉砸的。最后,母亲的手久久停在了她胳膊上的一大块淤青上。章珠原以为母亲会问她这块淤青是怎么回事,可母亲只是哭,没再吭气。等到她哭够了,就将女儿的头扳过来,死死地搂在怀里,说:

&ldquo;你走后这半年,娘没有一次睡觉不梦见你。不要怪娘,要怪就怪你上辈子投错了胎。儿啊,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可少了哪一根,都连着筋,带着肉,做娘的哪有不心疼?开弓没有回头箭,你自己去奔你的生,奔你的死。船已经靠岸了,娘看不得你上船。这就先回了。去吧,上船时不要回头看。&rdquo;

章珠一上船就开始呕吐。当她把刚吃下去的米饭都吐干净以后,船已到了江心。她一抬头,发现母亲并没有离开。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江边的堤岸上,身影越来越小。她知道母亲在哭,在喊,在呼天抢地。除了船侧静静的水响,她听不到任何声音。

章珠第二次从南徐巷出逃,是在一年后的春末。这一日,她没敢贸然回家,而是躲在家门口外的一片竹林里。她在那里一直躲到天亮,终于等到了早晨来河边挑水的妹妹。妹妹告诉她,母亲已在浙江富阳镇上给她找了一户人家,让她跟那里的一个茶叶商人做小。妹妹送她去渡口,两人坐在江边的芦穗丛中,哭了一下午。等到最后一班过江船渐渐拢了岸,妹妹从怀里取出一双油皮纸包着的布鞋,交到姐姐手中。她让章珠把脚上的那双旧鞋子换下来。妹妹噙着眼泪,对章珠说,那是母亲给她新做的一双绣花鞋,本打算出嫁那天穿的,&ldquo;如果我们姐妹今生不能相见,就让这双鞋子做个念想。你看到它,就如同看见了我。&rdquo;

正如诸位已经知道的那样,章珠就是我母亲。

一九四八年冬,我祖父带着媒人马老大(还有我父亲的一张小照)来到了南徐巷的彭家提亲。一路上,马老大不时地提醒我祖父,据她探知来的消息,那个瞎子的脾气颇有些古怪。&ldquo;他们从江北辛辛苦苦收养这么个女儿,为的就是防老。万一她提出让男方入赘,我们如何答复?&rdquo;祖父让她见机而作,便宜行事,但也给了她谈判的底线,&ldquo;倒插门的买卖我们不做。一闻此话,我们扭头就走。&rdquo;

马老大的担忧是多余的。瞎子除了对彩礼的数目稍微表示了一些异议之外,对这门亲事倒是一口应允。据马老大后来说,瞎子在无锡卖烟草的丈夫,叶落归根,要回到南徐巷来养老。这老头对养女的非分之想,让瞎子成天忧心忡忡。她什么也看不见,但这不妨碍她从丈夫跟养女说话时那&ldquo;丑态百出&rdquo;的腔调中,推断出我母亲的容貌。她巴不得我母亲即刻从南徐巷消失。最后,她甚至对马老大这样说:&ldquo;我们当初买她是多少钱,你们就付多少钱。就当我们白养了她五年。人呢,今天下午就可以带走,何时成亲,全凭你们一句话。&rdquo;

当马老大笑眯眯地来到前厅,将正在和香烟贩子喝茶的祖父拽到一边,眉飞色舞地告诉他下午就可以把人带走时,我祖父把眼一瞪,苦笑道:&ldquo;带什么带?乱弹琴。我儿子人还在上海呢!&rdquo;

我的父母在第二年春天结了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出生不到三天就夭折了。两年后,他们生下了我。后来的事,各位都知道了。在我出生还不满周岁的时候,母亲就撇下了我,从此离开了朱方镇,直到她去世,再也没回来。

据我婶子说,导致他们离婚的直接原因,是父亲去马祠村给人算命时,对一个黄花闺女动手动脚,做出了&ldquo;没出息的丑事&rdquo;。事后,这户人家纠合了三四十个亲眷和乡邻,连夜打上门来,闹了个鸡犬不宁、天翻地覆。这话也许不错。可老福奶奶对这件事的说法,则要详尽、具体得多。那是我即将去南京的前夕。老福说:

&ldquo;有一年,你爸爸去马祠,就是魏家墩后的那个小村,给一个睡觉老梦见蛇缠身的姑娘摸骨。不知道你父亲对人家用了什么法术,他前脚从马祠回村,那姑娘后脚就跟了过来。她这一来,就不走了。拽着你父亲的衣袖,死活不撒手。你母亲那阵子在乡里当妇女主任,晚上回到村上,见家中多出这么一个哭哭啼啼的黄花姑娘,如何不气恼?事情闹开了,德正、宝亮、银娣和新珍他们,都赶来劝解。新珍让你妈在我家先对付一晚,第二天一早,她和银娣负责将这个姑娘送回家。可当天夜里,马祠那户人家访到了姑娘的踪迹,带了一伙人,举着松明火把打上门来了。这也不能怪人家,一个十八九岁的独生女,凭空就不见了,怎能不急红了眼?我听见那伙人口口声声要放火烧你们家房子,就打开窗户往外一望,好嘛,邻近各村的人大晚上不睡觉,都赶来看热闹,把燕塘围得密不透风。你妈一边在窗前给你喂奶,一边哭着问我,万一将来有个山高水低,能不能帮着照顾一下这个孩子?我当时就知道事情不太好。还真别说,那姑娘对你爸爸也是铁了心。后来,你父母办了离婚,这户人家听说了,又回过头来托人上门找我,有心要撮合这门亲事。那姑娘成天在家中寻死觅活的,眼见得就要疯了。我去探听你父亲的口风,他一脸苦笑地对我说:&lsquo;我连杀她的心都有了,如何能与她成亲?&rsquo;&rdquo;

如果老福奶奶的话是真的,我父母之间的感情纠葛,远比我婶子所描述的要复杂得多。我相信,假如没有发生那个轰动乡里的事件,他们的婚姻本来是可以挽回的。

好吧,我现在长话短说。

事实上,在母亲离开我的二十多年里,她一直在给我写信。它们被记录在了十四本清一色的硬面笔记簿上。这些信本来就没打算发出,严格地说,它们或许不能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信件吧。但若称它为日记,也不合适。因为这些在不同时间里写出来的文字,都有一个想象中的读者,不用说,这个人就是我。母亲有时候称我为儿子,或者老儿子。更多的时候,她喜欢叫我小宝、宝贝、小屁屁、香咕隆咚宝、心头肉、小混球,诸如此类。这些被我编了号的文字多达七百六十余封。有的信只有短短几行字,有的则长达十多页&mdash;&mdash;由于使用了不同颜色的墨水,我能判断出这些长信不是一天写成的。我还注意到,在她由南京辗转合肥并最终调往湖北的那一年中,差不多有四个月的时间没有写信。

顺便说一句,她从南京去湖北,并不是什么正常的工作调动,而是劳动改造。先是在武汉,随后到襄樊,最后则是咸宁。

如果把母亲的第一封信与最后几封信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你很难相信这些信件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在最初的那些信中,母亲的字迹歪斜、稚拙,文法颇多舛误,至于错别字,更是随处可见。可到了差不多十年后,她那笔工整娟秀、一笔不苟的楷体,已足以让人赏心悦目。她不仅时常引用古典诗词,甚至能用晓畅优美的文字进行一些简单的哲学思考。比如说,她曾在一九七四年六月的一封信中,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过这么一番抽象的思索:

假如她的父亲没有过早离世,她&ldquo;如今&rdquo;的世界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假如她的养父从无锡来家,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夜晚,没有悄悄溜进她的房间;假如她当时选择忍受,而不是大喊大叫,并在他的腿上扎上一剪刀;假如,在一九五〇年,她没有在祠堂里因&ldquo;一时冲动&rdquo;站起来发言;假如,我父亲没有在新婚之夜向她吐露上海那个特务组织的所有秘密;假如她在一九六六年的初冬,没有&ldquo;心血来潮&rdquo;,向组织上提交那封让她&ldquo;肝肠寸断、后悔终生&rdquo;的检举信,她&ldquo;如今&rdquo;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每一个假如,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而每一个偶然,都足以改变她日后的人生轨迹。那么,她&ldquo;如今&rdquo;的生命,与这些数不清的&ldquo;假如&rdquo;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母亲的哲学思索,恰当地停止在这里,不再向前延展。母亲或许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一个危险:她若再往前跨一步,就会陷入宿命论和虚无主义。这对于母亲这样一个立志拯救全人类的共产党员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再比如,在编号为102、214、667的几封信中,母亲对白天和夜晚的自然更替展开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遐想。她觉得既然一个人的一生,由许许多多个白天和夜晚组成,如果把这些日子加以简单的压缩,实际上我们一辈子只经历了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因为白天和夜晚完全不同&mdash;&mdash;在白天,世界是明朗的,阳光灿烂,鸟语花香,你感到踌躇满志,精力充沛,意志坚定。而夜晚则是暗昧的,凶险的,令人生疑的。当她在灯下写信时,她时常感到,一到晚上,自己就变成了一个&ldquo;只会在墙根下喃喃低语的油蛉&rdquo;,软弱多疑,烦躁不安,周遭的世界忽然变得像人心一样虚妄、脆弱、深不可测。

因此,母亲觉得,她的一生既不是活在白天,也不是活在晚上,而是生活在白天与夜晚&ldquo;一刻不停的撕裂与搏斗中&rdquo;。

在第二十七封信中,母亲首次提到了严政委。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严政委名叫严御秋。这封信长达十一页,母亲详细记录了她与部队&ldquo;首长&rdquo;的结识过程,从中我们不难窥探到她后来与我父亲离婚的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

一九五二年夏天,母亲在县里的干部培训班学习。严政委有一次去省里开会,出人意料地带上了母亲,让她去南京长长见识。三天的会开完后,严政委想去看望一下自己当年在部队的老首长,也&ldquo;顺便&rdquo;捎上了她。首长家的院子异常阔大,&ldquo;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挂满了枝头&rdquo;,给客人端茶倒水的&ldquo;仆人&rdquo;,是个年轻英俊的军官,&ldquo;戴着雪白的手套&rdquo;。老首长其实并不老,且十分平易近人。他话不多,可句句话都&ldquo;耐人寻味、掷地有声&rdquo;。吃晚饭时,首长亲自给她斟酒,让她一时手足无措。她说她从来没喝过酒。首长说:&ldquo;哎,不会喝酒干什么革命嘛!&rdquo;于是她就喝了酒。酒醉之后,她和严政委都留在那个大院里过夜。第二天早上醒来,母亲四肢无力,头痛欲裂。她披着衣服,来到院子里转悠,看见首长那么大的官,竟然头戴草帽,脖子上搭着一条白毛巾,手执铁皮花洒,亲自给花草浇水,心里&ldquo;不知为何,就有些感动&rdquo;。

母亲从南京回到了县里后不久,就接到了首长本人给她写来的一封长信。她面红耳赤地读完了这封信,&ldquo;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dquo;。她找到了严政委,向他报告说&ldquo;有人冒充首长的名义,给我写流氓信&rdquo;,可严政委读完了这封信,只是哈哈一笑,&ldquo;你胡说什么呀!正常的感情表达嘛!你看噢,人家与你见了面,又不知道你已经成了家,对你表示好感,这怎么是流氓信呢?现在是新社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人家有表达感情的权利,你也有拒绝的权利嘛!&rdquo;

母亲回到住处,又偷偷把这封信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奇怪的是,这一次不一样了。她觉得这封信写得光明磊落,情真意切,可&ldquo;怦怦乱跳的心,连一秒钟都静不下来&rdquo;。&ldquo;他那样一个人,莫非也会看上我这样一个人?&rdquo;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惊愕中,她对首长的尊敬增加了。

几年之后,母亲在南京与首长正式结婚之前,她给严政委写过一封信。在严政委的回信中,除了例行的问候与祝贺之外,真正的内容只有&ldquo;早该如此&rdquo;四字。这四个字,让聪慧的母亲想了整整一个晚上。她把这些年的事,前前后后想了无数遍之后,对严御秋的为人,第一次产生了痛苦的怀疑:

&ldquo;这个严秃子,到底在搞什么鬼?&rdquo;

在编号为506至517的十二封信(前后时间跨度长达九个月)中,母亲记述了她生命中那个最黑暗的时刻。

她丈夫(当然是后来的丈夫)有位老部下,在上海的公安部门任职。一年夏天,他来南京出差,在酒桌上提到了不久前刚刚破获的一宗绝密案件:他们在追查国棉六厂一桩贪污案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潜伏多年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在被围捕的过程中,为首的两名骨干在开枪击伤了多名公安干警之后,在曹家渡附近逾河逃脱。

这人口中的&ldquo;曹家渡&rdquo;三个字,如雷轰顶,惊醒了母亲长年饲养在心中的那条毒蛇,让她陷入了持续的失眠之中。经过接连四五天夜不成寐的煎熬,母亲确信,如果不把那条盘踞在心中成天喝她血、吃她肉的毒蛇弄出去,她很快就会发疯。办法当然是有的,而且早就在心中盘算好了&mdash;&mdash;她给部队党委写了一封检举信,将我父亲在新婚之夜向她透露的那个秘密和盘托出。检举信送出后,那种让她长吁一口气、如释重负的感觉,只维持了不到两个小时。一阵更为凶猛的锐痛,顷刻间刺穿了她的心脏。

她很容易想到那封检举信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一旦我的父亲被捕,她那在农村的可怜儿子(当时不满十二岁)将会立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

眼看着她茶饭不思、形容憔悴且举止乖戾,首长先是带她去了三四家医院诊病,药石无效之后,又不断地敦促她去青岛疗养。最后为母亲分担忧愁的,是在首长家帮佣多年的农村妇女张嫂。她一直在暗中观察母亲,并费尽心机,获知了全部的事实真相。最后,张嫂给母亲出了这样一个主意:

&ldquo;你把检举信交给部队,部队把检举信转去上海,那边的公安局开个会,研究研究,做出决定,再由上海转来江苏,然后一级一级地布置下去抓人,少说也得个把月。你赶紧给孩子的爹拍份电报,让他远走高飞,逃他个无影无踪。&rdquo;

母亲并未采用&ldquo;拍电报&rdquo;这个方式(因为她本能地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何况她也不知道朱方镇邮电局能否接收电报)。她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由张嫂(借口回乡探亲)带到三十多公里外一个名叫龙潭的小镇,在那里的邮电所投递。为保险起见,她写给父亲的这封信使用了隐语,只有十个字,那是父亲所属的特务组织一度使用过的接头暗号: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我的腹黑总裁女友

我的腹黑总裁女友

奋斗的小菜鸟
看似恋爱脑的富家女实则手段狠辣,平民小子毒舌腹黑实则懂得察言观色,两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遇,相爱,相知。很多书友提出男主瞒着前女友给她母亲治病的医疗费用是怎么回事,觉得很弱智,后面都会有回答,只需要耐心看,你定能现不一样。本书前期女主的性格不会太过凸显出来,6o章以后会开始显现本性,书友在观看时看到错字或者漏掉标... 《我的腹黑总裁女友》
都市 连载 69万字
我,开局修为全废,拯救女帝姐妹

我,开局修为全废,拯救女帝姐妹

火钳刘明
【传玄】【轻松搞笑】【不慢热,就是干】【多女主】 许慕年魂穿异界,成为了风流世子。 钱不缺,地位不差的他,却遇到了修为全废的麻烦。 为重拾修为,快活一世,许慕年得机缘、夺造化,意外救下了女帝姐妹。 当江湖风起,红尘未归,少年执刀踏前路,身边总有美人相伴...... 翻译一下: 钱,我要了! 修为,我要了! 女帝,我也要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万古逼界我为王! 我许慕年穿越,就是来装逼的! (简介无
都市 连载 75万字
造化炼体决

造化炼体决

零下5度0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光怪陆离,浩瀚无尽,种族林立,唯有强者可攀上巅峰,俯视天下。 乱世之中,群雄并起,百家争鸣,万族林立,强者之路,唯大毅力者可掌造化,与天争道。 修行之道:通后天、返先天,凝聚顶三花、聚
都市 完结 430万字
高龄巨星

高龄巨星

蠢蠢凡愚QD
垂死病中惊坐起,花甲老翁当巨星。从龙套到网红,从网红到老戏骨,从老戏骨到老鲜肉.......史上最悲催主角李世信表示:虽然我碰瓷,倚老卖老,但我知道我是个好老头!这大致是一个用实力演绎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的故事。读者群:725462125VIp群:71348o915(需验证,粉丝值2ooo以上)... 《高龄巨星》
都市 完结 436万字
朕就是亡国之君

朕就是亡国之君

吾谁与归
正统十四年,朱祁钰在皇位上大梦初醒,睁开了眼睛。 土木堡之变已经发生,三代精锐京营,已经全军覆没。 自己的哥哥、皇帝中的垃圾朱祁镇,正在大同府叩门。 朱祁钰发现自己,不但要保卫京师!保卫大明!还要保护妻儿老
都市 完结 507万字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开始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开始

陈茶老酒爱少女
作为重生人士的6天顺,本准备入职某为,却在父母的逼迫下,当了穷乡僻壤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开启了正气系统,看手握两大金手指的6天顺如何乘云化龙,玩转官场、职场、商场。...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开始》
都市 连载 5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