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102941.jpg"/>

刘春

这是《一个人的诗歌史》系列作品的第二部。与此前出版的第一部一样,本书的5篇文章,所谈论的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成名的诗人及与这一代诗人相关的诗坛往事。虽然90年代以后新人辈出,但这一批诗人,已经凭着他们出色的才华在当代诗歌史上获得了稳固的位置,目前,他们仍然创造力旺盛,时有佳作。推介他们的作品,梳理他们的创作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展现整个当代诗坛的状况,既是本人多年来的夙愿,也是为了证明:尽管没有任何一首诗能够阻挡一辆坦克,但优秀艺术品的存在,却能够让人对这个灵魂日渐倾斜的时代有了信心。

5篇文章,都是半新半旧之作。所谓“半新半旧”,意思是初稿曾经发表过,后来进行了很大幅度的增补和改动,成为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作”,就没再拿出来示人了。承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厚爱,使我在《诗歌史》第一部出版的半年后,就有机会将“诗歌史”系列的最新成果结集成书,内心实在是感动莫名。

除了写黄灿然的一篇发表于《汉诗》,其余4篇均来自于我在《花城》上开设的“诗人肖像”专栏。这个专栏每刊出一篇,我都会收到多个外地朋友的反馈。无非是指出我的工作很重要,文章很有价值。其实,我很清楚,朋友给予鼓励并不在于我的文字好坏、思想深浅,而是觉得像我这样的“闲人”,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只有象牙塔里的专业人员才愿意干的事情,让他们有些诧异而已。因此,我要感谢《花城》杂志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改变形象”的机会。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出版后,反响还算不错,大大小小近百家媒体发表了相关文章。当然,好评居多,但也有少数读者、包括我的几个好友提出了一点共同的意见,那就是:个别地方“稍显枝蔓”,甚至有“注水”嫌疑。我想,这可能是这些读者对我的创作思路比较陌生的缘故。其实,米前这种风格既与这一系列文章的写作过程有关,也与我的文学追求有关。《一个人的诗歌史》写了很多年,初稿只有三五千字,随着掌握的材料的增加,篇幅也慢慢增大,一篇文章,从最初的三五千到七八千,到一两万,直到现在的三五万,不可能一气呵成,也不是三天五天能完成的,而且那些丰富的材料,也不是用一种方式就能够完全处理的。所以,有些时候,会给那些希望简单直接的读者一种“蔓延”的印象。实际上,如果从整本书的高度看,那些“蔓延”的部分,是与“一个人的诗歌史”密切相关的。与此同时,“稍显枝蔓”的写法也是我有意为之,或者说是属于我希望达到的个人风格,因为我不希望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单纯得叙述某个具体诗人的经历,而是要求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及思考贯穿其中。如同《诗歌史》第一部的后记所言,我操作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文体,总体而言,它是一部随笔集,但它又兼容了文学评论、人物传记甚至新闻报道的特征。这也是我的文章与一般作家的文章不大相同的地方。有的文章很利索,一条线走到底,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我的文章,则是走走停停,且随时会出现岔道,让你领略另一番风景后在回到正途来。只要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至于迷路,我就认为我的尝试无伤大雅。事实上,在众多读者的反馈中,的确也有一部分人表示,相对与对具体诗歌的阐释,他们更喜欢那些“旁溢斜出”细节。所以,这样的写法好不好,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能否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否敢于表露自己的内心,是评判这个作家是否对文学、对世界真诚的一项标准。有朋友提醒说,某篇文章的某些细节你最好删掉,否则有人读了会不高兴。我没答应,我的文章从来就不是为了让谁高兴或不高兴而写的,只是想客观地表达自己多年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已。再说,我不相信会有人狭隘到在读一本书时因观点不同而对作者产生责怪之意的程度。比如北岛,他是我心目中的中国诗人谱系中排名最前的一个,从本书中无处不在的北岛形象,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诗歌史》是一部向以北岛为代表的诗坛前驱者致敬的著作。但我不甚欣赏北岛的诗学专著《时间的玫瑰》,这一点早在5年前我就表达过,本书里也有相关段落,即使北岛看到那些文字,我相信他也不会在意。当然,如本书的确让某些人心里不舒服,只好请他们多多包涵了。

又有读者说,你对某首诗歌的解读我不同意,某首诗的涵义不是你写的那样。这个其实不是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理解诗歌艺术的方式。诗歌本来就不限于某一种理解,如果诗歌也像数学那样一加一等于二,它早就没必要存在了。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多诗人对此诗的情感基调已经达共识,即那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中的“房子”指的是坟墓。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这首诗的基调是乐观向上的,房子就是房子本身。这些理解没有对错之分。一个心情愉快的人看到下雨,心情会更畅快,而一个本身就柔肠百结的人遭遇雨天,则可能会把这些雨水当作天空的眼泪。读者的天赋、经验、知识面、生活阅历以及阅读时的心情等各不相同,对同一首诗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有差异。我想,如果我的解读激发起你探究这首诗的兴趣,即使最终得到的结论完全相反,这也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有人在读了《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之后,在网上发牢骚说,你的“诗歌史”,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到,比如你写到了青春诗会,那么某某、某某某为什么没能参加青春诗会,参加首届青春诗会的诗人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入选,年龄最小的那位女诗人为何能当选,诗人对她来说是不是人生悲剧的开始……面对这种“大路货”式的疑问,我真的有些不想搭理。为什么?因为别人的著作都集中写过这些问题了。这本著作就是这个质疑者紧接着“更愿意推荐”的“第一届‘青春诗会’以及此后几届‘青春诗会’班主任王燕生的回忆录《上帝的粮食》”。既然彼此都知道王燕生老师的书已经写得很详细了,又何必要求我去摘录一道呢?《一个人的诗歌史》只是无数同类型的出版物中的一种,只是展现了当代诗歌的一部分风景,不可能解决所有读者的疑惑,希望读了一本书就对中国新时期30年诗界大小事情都了如指掌,那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假以时日,随着“诗歌史”系列的增多,有望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还有读者说,你将此书命名为“诗歌史”,但这书的结构跟我在学校里读到的诗歌史区别太大了,这书名有误导读者之嫌。我说,产生这样的误解,也许是因为我写的不是你所习惯的那种“史”,更不是包罗万象的的诗坛百科全书。我写的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诗人生活史和创作史,以及我自己的诗歌阅读史,在这个基础上,又会牵涉到很多“正史”可能会隆重提到也可能一笔带过甚至完全忽略的作品、故事。一句话,我写的不是大学教科书,而是随笔集。我甚至想,如果大学的诗歌史教科书编者能够参考一下我这本书的风格,也许对诗歌感兴趣的学子会成倍增加。

关于“一个人的诗歌史”这个书名的多重指向,诗人柏桦在第一部的序言里曾有详细阐发,需要强调的是:书名中的“一个人”,既是我笔下的那些诗人,也是我自己。既然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诗人”和“我自己的阅读史”,所涉及的人选及作品自然会与别的研究者不大一样。有人会觉得某某很优秀,而我则有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差劲;有人觉得某首作品非常重要、无法绕开,而我也有可能觉得即使不提到那首作品也不会影响读者对诗人的整体判断。总之,这是我所认可的“诗歌史”,你如果读了有同感,我很高兴;如果你认为和你的观念差距太大,那也很正常。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诗歌史”,这里面掺杂了太多个人好恶,与自己的生活、阅读以及世界观密切相关,没有任何一部图书能够得到所有读者的赞赏。假如那些抱怨我写得不像“史”的读者持着这种心态去阅读这本书,也许心里会平和很多。

既然是写史,最担心的是史实问题。前几天,有刊物编辑向我反馈说,一个诗人读了我发表在他们刊物上的文章,觉得有的地方提到的史实与他所了解的不同,是不是我弄错了?

这个诗人说中了我内心的忧虑。关于史实,一直是我在写作“诗歌史”系列文章时重点思考的问题。如果一部号称“诗歌史”的著作,对历史事实不严谨,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有时候表现得比较复杂。

我历来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怀有同感,远的不说,关于这句话暗含的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微言大义此处也不说,单谈谈我在写作“诗歌史”系列时产生的困惑。很多时候,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叙述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诗歌史》第一部里谈到的关于顾城在激流岛上杀鸡的事(这关系到顾城的品格和形象),芒克、顾乡、舒婷、英儿的描述就大相径庭;关于海子在“幸存者诗歌俱乐部”遭到“前辈诗人”批评这段公案,无论是那位“前辈诗人”所说的话还是事情的发生地点,唐晓渡、芒克、王家新等人的叙述也有很大区别。又如本书写到的张枣1986年出国后是在西德什么大学读书或工作的问题,我看到过三种版本;张枣是何时发现自己患病的,也有几种说法。有意思的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再感觉到,很多消息的来源不可靠。有的是叙述者道听途说而以讹传讹,有的是诗人记忆模糊而出错(比如于坚就一度记错《尚义街六号》的写作时间),有的是看似错了其实没错(比如海子的父亲名叫“查正全”,但有时候他自己也写作“查振全”),甚至有的可能是相关人士为了维护诗人的形象而故意弄得云山雾罩……在“诗歌史”系列文章中,读者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我处理历史事件的方式——对同一事情,时常列举出多种说法,如果这些说法经过考证与核实,就在文中提供结论,如果我自己没把握的,就不下定论,只将各种状况罗列出来,供读者自己甄别、判断。

同一件事情出现各不相同的说法,也不算什么坏事,正是差异的出现,才吸引人们去寻找事实的真相。而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又会遭遇更多的趣事,从增加文章的丰富性来说,这份劳动是值得的。

将两本《诗歌史》稿件全部编定之后,我有几点十分强烈的感想。

第一,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第三代诗人”来说,北岛与《今天》影响之大,无人能及。甚至对于“今天派”或“朦胧诗”的同时代诗人,北岛的地位也堪称至高无上。不管你是敬仰、崇拜还是批评与质疑,北岛都是一个人物、一个象征,你难以避开。

第二,新时期三十年,好诗很多,大诗人呼之欲出。两本《诗歌史》重点书写的10个诗人,每人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仅就本书详细解读的篇目来说,就有于坚的《尚义街六号》、《在漫长的旅途中》,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最后的幻像》、《傍晚穿过广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海子的《亚洲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夕光中的蝙蝠》,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瓦雷金诺叙事曲》,张枣的《镜中》,顾城的《一代人》、《墓床》,黄灿然的《亲密的时刻》,柏桦的《往事》、《现实》、《在清朝》……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经典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难以想象,缺少了它们,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图景将会是何等的苍白。

第三,新时期以来,对青年诗人突出成就的评价与宣扬,很大程度上是由诗人自身完成的。“诗人评论家”的出现是近30年中国文学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欧阳江河、王家新、于坚、西川、柏桦、钟鸣、黄灿然、臧棣等诗人,其诗学随笔和评论所达到的深度和受到的关注度并不亚于专业批评家。一些评论家其实本身就是诗人,比如唐晓渡、陈超、张清华、程光炜、沈奇、杨远宏等。两者加起来,足以占据新时期诗歌评论界的半壁江山。

第四,对中国新时期诗歌取得的成就还有待进一步宣传。举一个例子——《诗歌史》第一部出版后,许多读者对文中所写的诗人故事津津乐道,有的读者读了部分文章,还按图索骥,找来了诗人的诗集详细研读。作为作者,我在欣慰之余,又感到悲哀。其实,书中所写的这些诗人,在中国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都已经获得巩固的地位,按理说,读者对他们应该耳熟能详才对。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普通读者的反应来看,除了通过震动人心的社会事件引起人们关注并最终走进神坛的海子和顾城,其他人要获得更广泛更深入的影响,仍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不管是“朦胧诗人”还是“第三诗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写作之初,都是从旧体诗开始的,由此可见传统诗词的巨大影响力。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本书5篇文章,除了一篇没有联系上所写的诗人,其他四篇都经过诗人亲自核实(关于张枣的那篇由张枣的好友柏桦审阅)。由于我有不停地修改文章的习惯,因此本书以及《诗歌史》第一部增补的部分,没有再发给诗人们。如果这一部分出现错漏,责任自然应该由我负责。

与《诗歌史》第一部不同,这一部没有请名家作序,而是选用了我的妻子黄芳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原本是《诗歌史》第一部出版后,媒体的朋友约她写的,后来被几个网站转载。我无意中从诗生活网读到(近几年,她的作品从未主动给我读过,包括这一篇与我有关的散文),既感动又惭愧。经出版社编辑同意,现请她稍作改动,作为《诗歌史》第二部的序言收录入书中,算是对我的写作的鼓励与鞭策吧。《一个人的诗歌史》是我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作品,也是我目前最为满意的著作。如今,第一部的修订本和第二部即将同时面世,也算了却我的一桩心事。很多朋友希望我按照这条路子一直写下去,我感谢他们的关注,却也很清醒地知道,这条路将越走越艰难。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我当然会继续《诗歌史》第三部、第四部的写作,但那肯定是2011年以后的事了。现在,我只想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

2010年8月23日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灵气复苏,我和校花谈恋爱

灵气复苏,我和校花谈恋爱

大眼冬瓜
在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有我们看不见的人一直努力守护着我们看不见但是需要守护的东西。蓝星因为外星人(克苏人)的入侵被迫即将进入灵气时代,尹风一心只想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末世半狗粮文,单女主)... 《灵气复苏,我和校花谈恋爱》
都市 连载 57万字
龙王妻

龙王妻

潜心梦徒
血月之夜,龙王娶亲,洛安之本是高门贵女,却因为命运的裹挟成为龙王妻,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 《龙王妻》
都市 完结 275万字
造化之主

造化之主

大日浴东海
命运天定?不,它只是随着指尖起舞的精灵。 悲伤的无奈,心灵的挣扎,黑暗的未来,看不到光明的希望,得与失之间的恐惧,都会随着黎明降落的星辰,让宿命丑陋的轨迹,划过优美的弧线! 当坐在王座之上,左手掌控命运,
都市 完结 484万字
我一个伟光正,以暴制暴怎么了?

我一个伟光正,以暴制暴怎么了?

成事之人
【无敌】【爽文】【无女主】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呵呵,人都死了,还管得到正义来不来?” 不知何种原因,林萧复活归来,身负无敌修为的他嫉恶如仇。 只要击杀恶人,就能获得恶值,而恶值就是林萧存活于世的根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恶值没到…… 有他在的地方,恶人夜不能寐,食不能进,开始纷纷出逃。 在恶人眼中,有他在的地方,他才是最大的恶人! “嘘——听!” “砰砰砰——”
都市 连载 26万字
全世界都在磕我和影帝的cp

全世界都在磕我和影帝的cp

星潭
秦司屿,双料影帝,俊美骄矜,毒舌骚话多。 季慕言,清冷美人,高岭之花,十八线开外。 季慕言得了皮肤饥渴症,疯狂想蹭想抱秦司屿,所以他不得不想尽办法和秦司屿亲密接触。 秦司屿受长辈委托,帮忙照顾季慕言。 刚开始
都市 完结 40万字
魔鬼反派正确攻略方式

魔鬼反派正确攻略方式

类似瓜子
叶宁穿成了恶毒女配,求而不得为爱疯狂,原身以身献祭,召唤出来了一个暴戾恐怖的魔鬼。 她穿的时机极妙。 正与大魔王面对面 交出灵魂,本座可完成你的心愿。想要什么? 我想有灵魂地活着。 黑暗中的魔尊,忽而森寒一笑
都市 完结 35万字